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開始宣教永不遲 宣教五連環 Just do it!

http://www.ct.org.tw/1278155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領受呼召,走進宣教工場,是條難走的窄路;但我們所事奉的主是信實的,始終一路與我們同在、同行及同工。」前華福會總幹事、國際關懷協會會長李秀全牧師,三月15日在道生神學院以「宣教五連環」為題,引用以賽亞書四十九章5-6節表示,神的心意不只是要祂的兒女在本族本家傳福音,更要作外邦人的光,傳揚主的救恩,直到地極。

李牧師指出,宣教五連環指的是「家庭」、「母會」、「神學院」、「差會」及「工場」。差傳事工一定要建立教會、神學院、差會及宣教士穩固的「鐵四角」,使其彼此連接、互相支持。

55歲和妻子走上宣教工場
在1995年,那年55歲的李秀全牧師和李林靜芝師母,因著在波士頓華人聖經教會牧會期間前往泰北短宣,看到少數民族住在偏遠、貧窮的山區,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可能無法聽見福音。夫妻倆領受神的呼召,跟神做了「主啊,你若願意,雖然我們已經不年輕,但我們願意獻身」的禱告,就在教會的差派下,在1995-2000年前往泰北、金邊、清邁及佤邦等地進行跨文化宣教。

李秀全牧師提醒,「Cross-cultural」是「跨」文化宣教,而非「異」文化宣教,其中連結這兩個不同種族、語言及文化的就是「+」(十字架的愛)。他舉例,曾有巴基斯坦民眾寫信給美國富勒神學院,要求他們不要在當地使用「領養」失喪的羊群這個用詞,因為那讓他們感覺有一種「上對下」的種族優越感。

李牧師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在澳門舉辦的第七屆華福大會,滕近輝牧師在講台上代表華人教會向西方宣教士致敬,當時代表西方宣教士回應的,就是內地會的戴紹曾牧師。

當時,戴紹曾牧師一開始先說:「我很愛中國,我生在這,長在這,有一天,我也要死在這!」當台下掌聲如雷時,戴牧師突然為著過去許多西方宣教士在中國宣教士面前,表現出白種人的驕傲及優越感向大家道歉。

李秀全牧師表示,其實戴紹曾牧師所講的西方宣教士的問題,同樣也發生在我們華人宣教士到所謂落後國家的宣教工場,也是當我們領受呼召進到宣教工場時,要非常留心的。

融入宣教工場文化
李秀全牧師也分享自己跟著國際關懷協會到非洲剛果的宣教經驗。他說,那天當地下著大雨,他們一行人坐著小飛機降落後,坐著四輪傳動的車輛經過泥濘道路後才到達。在眾多黑人面孔中,他看到一個白人面孔,那是一位來自德國的宣教士姊妹,當時她未婚。

後來,李牧師再度重回舊地,那位姊妹已經嫁給當地黑人,融入當地的文化及生活。而他也在那裏,發現內地會宣教士施達德(Charles Studd)的墳墓,那是這位至死忠心的忠僕,為主擺上一生的「恩典記號」。

「在宣教五連環中,家庭是很關鍵的一環,因為它是見證的起點及事奉的單位。」李秀全牧師說,他和太太在2015年一月1日那天,創世記十二章亞伯拉罕的經歷同時出現在他們的眼前,那一天是他們夫妻邁入75歲的日子,同時也是聖經中,耶和華第一次向亞伯拉罕顯現的時刻。

「開始宣教,永遠都不會太遲,Just do it!」李秀全牧師說,摩西八十歲、迦勒八十五歲時為主所用,只要向主宣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就是行動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