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星巴克 | 值得中国饮品业反思借鉴


近日星巴克“暴利门”的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10月20日央视《东方时空》对星巴克中国定价高、利润高专题报道之后,在市场、舆论甚至股价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和转折,而在多方观点交织会战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对于中国饮品行业发展模式的再次思考,以豆浆、茶叶等为代表的传统健康饮品何时能发展壮大抗衡“洋咖啡”?

星巴克暴利门引发反思
    星巴克一杯中杯拿铁在北京售价高达27元,是四个调查地区中售价最高的;另外一组数据则显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率高达31%,这一报道引发了媒体界和互联网上的众说纷纭,有人批评星巴克的高价和暴利,也有人力挺,称其售价高符合市场规律。更有理性分析者指出央视对星巴克咖啡的成本分析忽视了以门店租金为主的诸多硬性成本。

其实,事件背后折射出来的消费文化和品牌建设的问题也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和反思。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我们中国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种不输美国的科技公司,但却没有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这样的餐饮品牌。星巴克在品牌和市场方面的成功正反映出中国优秀饮品品牌的缺失。
 
个人认为,豆浆、茶叶值得借鉴“星巴克”

   咖啡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披上“小资”外衣之后更是在中国高价横行。面对饮食文化上的入侵,以健康、营养为核心价值的“国粹”饮品豆浆,以及倡导健康养生的茶叶均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传统饮品文化中加入新鲜的血液使其更加适合年轻人的消费心理成为了行业新的考验。
    星巴克的高价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休闲舒适的感觉和小资的情调,通过传递这样的生活价值和消费理念,星巴克创造了良好的品牌溢价空间。而包括豆浆、果汁、茶叶等在内的健康饮品,目前尚未形成能与星巴克抗衡的品牌,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企业确实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传统饮品期待品牌运作和体验式销售
    实际上,咖啡是西方人早餐必备的饮品,豆浆则是中国人早餐中的“标配”。豆浆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早已被广泛认可。近些年,美国有关机构开始推荐“豆咖”,提升豆类食物的日常摄取量,可见豆浆代表了更为健康、营养的消费理念。事实上,豆浆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的售价远远超过牛奶,甚至算得上是一种贵族饮品。反观茶叶则主要以零售和茶楼为主要模式,由于茶楼各自为战,难以复制的特性,也很难涌现市场和口碑兼具的大品牌。
    随着中国休闲餐饮行业的不断发展,像豆浆、茶叶这类传统饮品如果能够结合现代化的体验销售模式并进行品牌化运作,将大有可为。
本人曾在北京看到一家名为豆号(BeanHouse)的豆乳店,店面风格和休闲舒适的氛围很有星巴克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类似豆号(BeanHouse)这样的小店( 目前有10间)能够壮大扩张并品牌化运作,或许有一天,事件的当事双方可以掉转,让美国人也来探索中国传统饮品的理念和模式。







    价格是供需关系的体现,星巴克拥有自身产品定价权力无可厚非,对于这一事件,理性的思考不应纠结高不高,高多少,而是要反思,我们自己的餐饮企业什么时候能做出像星巴克这样的品牌?甚至在国外市场占据优势,使蕴含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优秀产品发扬到全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