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覺要做個好爸爸
Stephen在內地工作超過13年,是位品牌設計顧問,工作需要在內地到處跑,家中有一個10歲的女兒。Stephen坦言在女兒5歲前父女關係一般。他跟內地很多爸爸一樣只會在假期時才與家人到外地旅遊,平時回家也只會跟女兒玩玩,問問女兒愛不愛自己,這已是他跟女兒的對話,沒有別的內容,更沒有怎樣照顧過女兒。
然後到女兒5歲之後,Stephen開始發現女兒懂得表達感受及對愛有想法,驚覺面前的女兒跟以前相處的女兒突然不一樣,才醒悟自己在女兒5歲前都不是一個好爸爸,因為不知道好爸爸角色是怎樣的。醒覺後Stephen決定要與女兒好好地建立關係,到現在已經很有信心地給他與女兒的關係在10分中有9分之高的親密度。
愛是需要時間陪伴
知道女兒開始懂得表達感受時,Stephen便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愛。他認為愛一樣東西,就是要花時間去了解、觀察及關注,所以時間的陪伴是最重要的。Stephen在香港的時候會在晚上陪女兒讀聖經,在早上則會陪伴女兒上學。Stephen覺得早晨的時段能與女兒分享很多話題,如晚上做了什麼夢、上學的路上所見的大自然也能成為談話內容。餘暇時也會與女兒參加親子活動,培養更親密的關係。即使在外地工作也會在晚上給女兒打電話讀聖經,培養閱讀的良好習慣;在女兒放學後也會給女兒打電話,讓女兒知道爸爸記掛著她。
教育孩子不能外判他人
作為現代爸爸最大的掙扎,Stephen認為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對於在外工作的自己,時間如何安排往往是壓力的成因。他分享自己的一個朋友是某集團的董事長,有個5歲的兒子,因為要發展集團,很多時晚上都仍要工作、開會或應酬,兒子幾乎都不能見到爸爸,只能靠微信溝通,父子在身體上都沒有接觸。而同時,朋友跟太太的溝通也出現問題,因為平常的話題都是有關工作,在教養上的問題都沒有好好傾過,以致出現意見不一。Stephen直言很多父母因為自己沒有時間教育子女,連太太也有自己的工作,同樣無暇顧及子女,所以寧願花錢把子女送進名校受教育,但其實深知教養子女是自己的責任。不過當計算要付出的時間後,又會很大掙扎。同時,科技網絡發達,父母子女都習慣使用電子產品,真正面對面的交流就沒有了。
爸爸的角色:愛的陪伴
面對快要進入青春期的女兒,Stephen仍然覺得是要用時間陪伴,不過如何陪伴卻需要學習。自己會藉著看書了解青春期子女的需要,Stephen自己會傾向於做一個引導、探索及認同型的爸爸,希望除功課以外,可以與女兒一起做其他的事情如玩棋類遊戲及看不同類型的雜誌如時裝、或有關外國的,藉此認識其他文化。Stephen很希望能好好陪伴女兒度過青春期,一起成長,因為父親是女兒第一個與男性相處的對象,心理學家也說過很多女兒在成長後會傾向於找一個外型、性格都像爸爸的男朋友,所以希望自己能成為女兒尋找男朋友時的楷模。最後Stephen很想女兒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快樂,因為人不快樂,生活也不會過得好。
孩子都是獨特 父母要學習調整期望
除了「贏在起跑線」,Stephen知道還有一句「輸在終點線」,意思是在跑的過程中因為受傷,幾乎不能賽跑,最後真的走不到終點。Stephen有感最近常聽到有關中小學生因學校及家庭的壓力而輕生的新聞,覺得很痛心。為了阻止悲劇發生,Stephen認為父母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要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特別在孩子的青春期,他們會思考好與不好,父母要學習與子女訂立標準,不能再單方面要求子女跟隨自己所期望的。當孩子長大,父母也要成長,更新自己。所以沒有最好的父母,只有更好的,同時也要與太太分工,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給爸爸的貼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Stephen相信每位男士都是當了爸爸之後才發現自己是爸爸。因為自己也是由女兒5歲後才知道自己是「爸爸」,對爸爸的角色不認識,現在知道了便要學習去做,不斷去學。Stephen覺得就算賺到了很多錢,也不能賺到孩子的昨天,
因為已經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機會。
所以爸爸們要努力學習當個更好的爸爸,
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