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Green7 artwork

#GreenArt
#Green7
when Green7 meets Light up life 
sustainable green life .

#creation_CARE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品牌與使命701 #JOLetter #品牌與信仰

{ 品牌與使命 }  
史蒂芬

創新是一種實踐,創意是一個意念。
品牌便是一個把夢想實踐的意念延伸 !
建立一個有持續影響力的創新品牌,
能對社會產生無限的正能量和反思,
而品牌本身也不知不覺地滲透出神奇妙的創造和美意,故有效的品牌傳播和精準的定位便是建立品牌的使命!

品牌原意是在動物身上打烙印作識別,他是一種識別標誌、一種精神象徵、一種價值理念,是品質優異的核心體現。 簡單地說: 品牌就是一個{烙印} (源出古挪威文Brandr)。 如何將品牌烙印在人心裡,就彷彿像是如何將福音種子帶進人心田裡,既持久且能按時如芥菜種子般地發芽。

感謝主,上帝讓我們明白祂就是那個創始成終的真正品牌。所以,不斷透過創新的意念和想法,藉著網络媒體上的運用,為這個「真正品牌」着力塑造其廣泛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焙印到萬族萬民心裡,便是我們的品牌使命 !

#品牌與信仰 #品牌與使命

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地球一小時的環保神學反思

(地球一小時)的環保神學 反思
今年,香港將再次參與全球最大型的環保行動 
地球一小時!地球一小時2019的主題是「慳啲 醒啲 改變生活‧變好世界」,香港會在2019年3月30日晚上8時30分起熄燈一小時,推動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本地珍貴的自然棲息地及物種,防止高生態價值地點遭受發展影響等等....

在香港,環保的問題上,
其實還有不少討論和進步的空間,
畢竟我們在破壞上有份,
能否在保育上盡一點力?

以下是一些的反思和掙扎:

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到底我們真正需要甚麼?對消費和能源使用的再思是不能少的。對生活作息的再思;對大自然的再認識等等。

環保是理所當然的使命:若我們說愛神,
又怎能不珍惜祂所造的萬物呢?

環保的核心問題:人的罪性,這是基督教一向強調和關心的,貪婪和自我中心,使人類剝奪別的受造物的生存空間和權利,最終同受痛苦。

我們讚頌造物主的偉大奇工的同時,
願主加力給我們去愛護和珍惜祂所造的一切。
誠心所願

#GREEN7

GREEN 7 WORKSHOP I 跨文化






感恩的一天
今天能夠藉住GREEN7 workshop
可以接觸了一些穆斯林群體
以綠色跨進他們
上帝確實是奇妙

#green7
#跨文化宣教
#greenART

HOME I a place to depressurize , after school

HOME I a place to depressurize , after school 

#GREEN7

Be Shiny Be Humble I without humility there can be no humanity.





Attitude of gratitude, not entitlement

Leaders can move from gratitude to entitlement by believing their position or their performance entitles them to certain things. It is impossible to be filled with humility and a sense of entitlement at the same time. 

Whenever we feel we are owed something it is because we have forgotten that God is the One who gives all good things. Humble leaders believe all they have received is from the Lord, including the team they lead and their work ethic and intensity. All is from Him. 
When we walk in humility, we are grateful for all He provides.

Be Shiny , Be Humble ! 
#lightUPlife



前輩

三娘教子 多謝前輩

STEM 沉思008 I 扭多D啦..喂 !


近來看多了一些中小學相關STEM學科的規劃
發現一些學校為了更有系統地規劃課程 便把它引入SOP 即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
標準作業程序. 
明白這舉的本意是好的,但我們必須要考慮STEM除了SOP、 課程目標、學習進程規劃等等之外,STEM的另一個關鍵要素是 " 創新 "呀,即是說如果四科的融合,程序都做對了,但沒有"創新"嘅連接,
結果,都可能只會是做成另一個爛攤子。

準確點來說,我們應該💡為創新而教 (educate to innovate) 而不是去教一科有標準程序的"創新"科

似咩呢?
有啲似扭計骰 ,扭計骰一般嘅四個顏色可以代表S.T.E.M.,而我哋依著其構造原理與法則,運用自己嘅想像力以及熟練嘅手感,咁我哋
便可以扭出千萬個成功組合。

所以重點不在於那四個顏色 (骰)
反而是在於扭計的 "扭" 
扭,想像力,大膽創新也。

期望stem教育不要本末倒置
失去當初的初心

扭多D啦..喂 !


#STEM的沉思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D100 樂與路訪問 DREAMSTARTER




恩典 I 開心的一天
唔知道夢想可以共享否?

今天能夠客席訪問這位良善又滿腔熱枕
DREAM STARTER Co~Founder 
獲益良多 I 又長知識了☝️🏽 #共享思維
#共享資源

DreamStarter是一個全新的社會創新教育,透過一個體驗式的尋夢之旅,希望從小培養學生運用創新思維為社區帶來改變,從中學習企業家精神,凡事懷着信心解決問題,迎接未來的挑戰。

#D100樂與路廣播
#網上電台
#dreamstarter
#lightUpLife

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faith


ya . faith doesn't always make sense but it makes MIRACLES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品牌創新的使命


回應呼召的 帶使命品牌
think insideOUT of the box 


創新是一種實踐,創意是一個意念。
品牌便是一個把夢想實踐的意念延伸 !
建立一個有持續影響力的創新品牌,
能對社會產生無限的正能量和反思,
而品牌本身也不知不覺地
滲透出 神 奇妙的創造和美意。
故有效的品牌傳播和精準的定位
便是建立品牌的使命!

打造品牌的人一般都會強調要做好
品牌內涵/聯想/承諾/遠景/靈魂/個性
但我,最著重的,反而是品牌的 "烙印 "
烙印也是品牌的本意 源出古挪威文Brandr
如何將品牌烙印在人心裡,
就彷彿像是如何將福音種子帶進人心田裡,
既持久且能如芥菜種子般地發芽及成長。

《 LIGHT UP LIFE 》
他本質 便是一個 自帶烙印 的品牌,
不確定是否一個小把戲 ;
也不確定是否一門大生意;
更加不確定是否一個慈善團體。
當然他可以什麼都是 ,同時,也可以什麼都不是。

能確定的,就是,
他是一個救恩的烙印
是一個呼召

是一個讓人回應 耶穌基督捨身十架的大愛 的平台
一個全新打造 ( 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 )
insideOUT 平台, 
既是insideOUT , 
即不是 think in the box ;
也不是 think out of the box;
而是 Think insideOUT of the box !
嗯,即是似咩呢 
似是人已讀了聖經;
似是人已晝夜思想了聖經;
但人還要 活出聖經 出來一樣的。
若能持續地活出聖經,按時結出果子來,
我想,這便是 insideOUT 吧 !


這品牌,藉著"跨"界別的創新意念,
Light UP 為名,
務求將品牌的核心理念
" be Shiny be Happy be You" 
連同 "好消息", 一併在目標群體中打進烙印。

Be SHINY ・
 you can light up the path for others
Be HAPPY ・
a cheerful heart is good medicine 
Be YOU ・
to shine your brightest light is to be who you truly are 

來吧 !DO U LIGHT YOU ? 
Let 's LIGHT UP LIFE together .




 史蒂芬 7
2019 MAR 
LIGHT UP LIFE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醒覺要做個好爸爸

醒覺要做個好爸爸

Stephen在內地工作超過13年,是位品牌設計顧問,工作需要在內地到處跑,家中有一個10歲的女兒。Stephen坦言在女兒5歲前父女關係一般。他跟內地很多爸爸一樣只會在假期時才與家人到外地旅遊,平時回家也只會跟女兒玩玩,問問女兒愛不愛自己,這已是他跟女兒的對話,沒有別的內容,更沒有怎樣照顧過女兒。

然後到女兒5歲之後,Stephen開始發現女兒懂得表達感受及對愛有想法,驚覺面前的女兒跟以前相處的女兒突然不一樣,才醒悟自己在女兒5歲前都不是一個好爸爸,因為不知道好爸爸角色是怎樣的。醒覺後Stephen決定要與女兒好好地建立關係,到現在已經很有信心地給他與女兒的關係在10分中有9分之高的親密度。

 愛是需要時間陪伴

知道女兒開始懂得表達感受時,Stephen便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愛。他認為愛一樣東西,就是要花時間去了解、觀察及關注,所以時間的陪伴是最重要的。Stephen在香港的時候會在晚上陪女兒讀聖經,在早上則會陪伴女兒上學。Stephen覺得早晨的時段能與女兒分享很多話題,如晚上做了什麼夢、上學的路上所見的大自然也能成為談話內容。餘暇時也會與女兒參加親子活動,培養更親密的關係。即使在外地工作也會在晚上給女兒打電話讀聖經,培養閱讀的良好習慣;在女兒放學後也會給女兒打電話,讓女兒知道爸爸記掛著她。

教育孩子不能外判他人

作為現代爸爸最大的掙扎,Stephen認為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對於在外工作的自己,時間如何安排往往是壓力的成因。他分享自己的一個朋友是某集團的董事長,有個5歲的兒子,因為要發展集團,很多時晚上都仍要工作、開會或應酬,兒子幾乎都不能見到爸爸,只能靠微信溝通,父子在身體上都沒有接觸。而同時,朋友跟太太的溝通也出現問題,因為平常的話題都是有關工作,在教養上的問題都沒有好好傾過,以致出現意見不一。Stephen直言很多父母因為自己沒有時間教育子女,連太太也有自己的工作,同樣無暇顧及子女,所以寧願花錢把子女送進名校受教育,但其實深知教養子女是自己的責任。不過當計算要付出的時間後,又會很大掙扎。同時,科技網絡發達,父母子女都習慣使用電子產品,真正面對面的交流就沒有了。

爸爸的角色:愛的陪伴

面對快要進入青春期的女兒,Stephen仍然覺得是要用時間陪伴,不過如何陪伴卻需要學習。自己會藉著看書了解青春期子女的需要,Stephen自己會傾向於做一個引導、探索及認同型的爸爸,希望除功課以外,可以與女兒一起做其他的事情如玩棋類遊戲及看不同類型的雜誌如時裝、或有關外國的,藉此認識其他文化。Stephen很希望能好好陪伴女兒度過青春期,一起成長,因為父親是女兒第一個與男性相處的對象,心理學家也說過很多女兒在成長後會傾向於找一個外型、性格都像爸爸的男朋友,所以希望自己能成為女兒尋找男朋友時的楷模。最後Stephen很想女兒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快樂,因為人不快樂,生活也不會過得好。

孩子都是獨特 父母要學習調整期望

除了「贏在起跑線」,Stephen知道還有一句「輸在終點線」,意思是在跑的過程中因為受傷,幾乎不能賽跑,最後真的走不到終點。Stephen有感最近常聽到有關中小學生因學校及家庭的壓力而輕生的新聞,覺得很痛心。為了阻止悲劇發生,Stephen認為父母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要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特別在孩子的青春期,他們會思考好與不好,父母要學習與子女訂立標準,不能再單方面要求子女跟隨自己所期望的。當孩子長大,父母也要成長,更新自己。所以沒有最好的父母,只有更好的,同時也要與太太分工,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給爸爸的貼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Stephen相信每位男士都是當了爸爸之後才發現自己是爸爸。因為自己也是由女兒5歲後才知道自己是「爸爸」,對爸爸的角色不認識,現在知道了便要學習去做,不斷去學。Stephen覺得就算賺到了很多錢,也不能賺到孩子的昨天,
因為已經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機會。
所以爸爸們要努力學習當個更好的爸爸,
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原宿街頭 I Harajuku snap


Harajuku runs on sugar and hormones. It’s home to many of Japan’s youth sub-cultures and is a magnet for cosplayers and merchants of cool. It’s also the source of Tokyo’s best crepes—more about that below. Harajuku is one hella crazy place, but you’ve got to see it for yourself. So brace yourself for the crowds, and open yourself to the experience.















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充滿父女情的爸爸【我是好爸爸】I 環球電台訪問

充滿父女情的爸爸【我是好爸爸】


Stephen在内地工作超过13年,是位品牌设计顾问,工作需要在内地到处跑,家中有一个10岁的女儿。Stephen坦言在女儿5岁前,父女关系一般。他跟内地很多爸爸一样只会在假期时才与家人到外地旅游,平时回家也只会跟女儿玩玩,问问女儿爱不爱自己,这已是他跟女儿的对话,没有别的内容,更没有怎样照顾过女儿。


然后到女儿5岁之后,Stephen开始发现女儿懂得表达感受及对爱有想法,惊觉面前的女儿跟以前相处的女儿突然不一样,才醒悟自己在女儿5岁前都不是一个好爸爸,因为不知道好爸爸角色是怎样的。醒觉后,Stephen决定要与女儿好好地建立关系,到现在Stephen很有信心地给他与女儿的关系在10分中有9分之高的亲密度。



爱是需要时间陪伴

知道女儿开始懂得表达感受时,Stephen便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对女儿的爱。Stephen认为爱一样东西,就是要花时间去了解、观察及关注,所以时间的陪伴是最重要的。Stephen在香港的时候会在晚上陪女儿读圣经,在早上则会陪伴女儿上学。Stephen觉得早晨的时段能与女儿分享很多话题,如晚上做了什么梦、上学的路上所见的大自然也能成为谈话内容。余暇时也会与女儿参加亲子活动,培养更亲密的关系。即使在外地工作也会在晚上给女儿打电话读经,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女儿放学后也会给女儿打电话,让女儿知道爸爸记挂着她。



教育孩子不能外判他人

作为现代爸爸最大的挣扎,Stephen认为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对于在外工作的自己,时间如何安排往往是压力的成因。Stephen分享他的一个朋友是某集团的董事长,有个5岁的儿子。因为要发展集团,很多时晚上都仍要工作、开会或应酬,儿子几乎都不能见到爸爸,只能靠微信沟通,父子在身体上都没有接触。而同时,朋友跟太太的沟通也出现问题,因为平常的话题都是有关工作,在教养上的问题都没有好好谈过,以致出现意见不一。Stephen直言很多父母因为自己没有时间教育子女,连太太也有自己的工作,同样无暇顾及子女,所以宁愿花钱把子女送进名校受教育,但其实深知教养子女是自己的责任。不过当计算要付出的时间后,又会很大挣扎。同时,科技网络发达,父母子女都习惯使用电子产品,真正面对面的交流就没有了。



爸爸的角色:爱的陪伴

面对快要进入青春期的女儿,Stephen仍然觉得是要用时间陪伴。不过如何陪伴却需要学习,自己会借着看书了解青春期子女的需要,Stephen自己会倾向于做一个引导、探索及认同型的爸爸,希望除功课以外,可以与女儿一起做其他的事情如玩棋类游戏及看不同类型的杂志如时装、或有关外国的,藉此认识其他文化。Stephen很希望能好好陪伴女儿度过青春期,一起成长,因为父亲是女儿第一个与男性相处的对象,心理学家也说过,很多女儿在成长后会倾向于找一个外型、性格都像爸爸的男朋友,所以Stephen希望自己成为女儿寻找男朋友时的楷模。最后Stephen很想女儿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快乐,因为人不快乐,生活也不会过得好。



孩子都是独特父母要学习调整期望

除了「赢在起跑线」,Stephen知道还有一句「输在终点线」,意思是在跑的过程中因为受伤,几乎不能赛跑,最后真的走不到终点。Stephen有感最近常听到有关中小学生因学校及家庭的压力而轻生的新闻,觉得很痛心。为了阻止悲剧发生,Stephen认为父母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特别在孩子的青春期,他们会思考好与不好,父母要学习与子女订立标准,不能再单方面要求子女跟随自己所期望的。当孩子长大,父母也要成长,更新自己。所以没有最好的父母,只有更好的,同时也要与太太分工,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给爸爸的贴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Stephen相信每位男士都是当了爸爸之后才发现自己是爸爸。因为自己也是由女儿5岁后才知道自己是「爸爸」,对爸爸的角色不认识,现在知道了便要学习去做,不断去学。Stephen觉得就算赚到了很多钱,也不能赚到孩子的昨天,因为已经错过了陪伴孩子的机会。所以爸爸们要努力学习当个更好的爸爸,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文:  维护家庭基金父职教育主任)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Gamification 遊戲化 I 如何改變人的行為?

Gamification 遊戲化 I  如何改變人的行為?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集點卡、紅利點數,透過消費或累積點數讓大家願意不停地使用店家的服務。如此平常不過的行銷手法,其實幕後的最大功臣是—— 遊戲化 (Gamification)



還記得當你下載一部電影、一款遊戲、甚至一個應用軟體,總是會有一個進度條嗎?特別是當進度到 99% 時,恨不得他馬上完成。進度條引領你內心的期待,讓你知道現在已經完成多少百分比。

其實這便是加入了遊戲化中「即時反饋」的元素。讀取條讓我們知道已經確實擁有多少的下載比例,降低了我們的焦躁感,同時提升了我們想要把它下載完的慾望。不過在看遊戲化的實際例子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遊戲化

遊戲化(Gamification)究竟是什麼?

遊戲設計 的核心之一,除了讓玩家覺得這個遊戲很有趣以外,讓玩家願意持續的玩遊戲以及願意花更多的時間投入在遊戲內,提升玩遊戲的時間長度。

但是,我個人認為 遊戲化(Gamification)並不跟遊戲直接相關。

相反地,遊戲化的定義是:「將遊戲設計的元素和原則放入非遊戲的內容中。」

「遊戲化」是一種以「人性為中心的設計」(Human-Focused Design)。遊戲,並不單單只是好玩。我們在玩遊戲的時候,容易在專注過程中產生心流(Flow)- 參考正向心理學權威馬丁沙利文 Dr Martin Seligman,同時激起你對於目標或任務的完成願望。甚至,完成後所產生的滿足感於成就感,會讓自己不停地想要重回遊戲的任務裡。

而遊戲化,正是讓這個願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讓工作重新充滿樂趣,或是讓消費者願意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新光顧店面,甚至讓人覺得做這些事更有意義!這正是遊戲化帶給人們的魅力。

遊戲化改變行為

遊戲的元素並不是最近才出現,遊戲化的元素其實一直以來都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只是最近才開始被發現、推廣而已。我們從三個常見的遊戲化元素切入,來看看有什麼我們生活中還沒發現的元素吧!

I. 成就感

我們每一天早晨拿起手機,看著通知顯示昨天晚上你的文章又被按了幾個讚,內心升起了一陣滿足感⋯⋯有沒有想過,這其實也是遊戲化的一環?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讚數越來越高,朋友開始在自己的貼文留言,這其實是使用了遊戲化中「成就徽章」的元素。使用的同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讓我們感受到成就感,這也使我們願意不停地使用 Facebook 來發文。

同樣地,成就感也被用來提升工作熱誠

II. 使命感

每一年,總有數以萬計的粉絲專頁創立,而身為一個想要曝光的版主或是經營者,總是會希望有個平台可以增加自己曝光的機會,因此,Wikipedia 就成為了一個很適合增加曝光的平台。

但在網路如此興盛的時代,很容易就會有許多不重要或是不正確的資訊被加入維基百科裡,它們是怎麼應對呢?

在公司裡,沒人想做的查核工作,通常都是交給入門的實習生或是員工,以薪水或工作機會作為代價。相反地,維基上的查核員工基本上是「無償的」,在修正這些資料時,他們拿不到任何實質的好處。

更驚人的發現是,相較於不編輯維基百科的那些人,致力於編輯維基百科的人所捐款比例高出九倍(3% vs. 28%)!因為這一些人他們認為自己並不只是在修改資料,而是在致力於「保護人類的知識」。

如果正在完成的一件事能帶來使命,比起獲得,他們願意付出的更多。

III. 不確定性

這一項聽起來似乎與前面兩個不一樣,怎麼會有人喜歡做不確定的東西呢?恰恰與你想的相反,遊戲化大師周郁凱曾說過:「我們對不確定與機會性經驗著迷,是動力的主要來源。」根據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的說法,就是放入直覺思考的系統中,讓我們願意撥出珍貴的注意力,去處理我們過去未曾處理過的新資訊。換言之,不確定性增加了我們的好奇心,同時也讓我們更有動力。

在 Google 的搜尋頁面上,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發現一個稱為好手氣的按鈕,這個按鈕有一個特點:「好手氣按鈕」會直接跳過搜尋頁面與廣告頁,直接導覽到你搜尋的關鍵字網站。然而,這與 Google 靠廣告作為營收的目標不是互相衝突嗎?

其實內部暗藏玄機。剛創立時,Google 搜尋引擎並不準確,他們需要找到方式找到使用者認為最正確的網站。因此他們設計了這個按鈕,如果我們願意使用這個按鈕,代表我們信任 Google 的搜尋引擎,你知道這會讓你更快找到你想要的頁面。此外,這個按鈕具有內部回饋機制,能同時優化 Google 的演算法,讓使用者找到最正確的網站。在這樣的設計下,「好手氣」創造了一種無法預測的體驗,讓使用者像抽獎一樣更加願意使用按鈕,進而能持續優化演算法。

總結

其實遊戲化一直都存在,只是「 遊戲化 」這個名詞最近才開始被關注。

遊戲化的本質,是希望把遊戲中有趣的部分,移植到不那麼有趣的現實,透過加入遊戲化的元素,改變我們行為的動機,進而改變自身的行為。

透過遊戲化的設計,在使用的過程中激發使用者的內在動力,讓我們能夠像玩遊戲一般,自主去解決真實的問題。看完本文後,可以試著找找看在你們生活中,有什麼事物也包含了遊戲化的元素喔!


參考資料:

一、《從思考、設計到行銷,都要玩遊戲!:Gamification 遊戲化的時代》,井上明人(Akito INOUE),時報出版,2013。


CityLab I 共享

共享
是一種胸襟的挑戰
共享空間
就是胸襟的進步空間